互助交流答疑

- 君意110 LV.连长
- 2021/6/23 23:56:20
本人本科是二本理工科自动化专业,一战中南控制专业,目前研一。
个人观点,分析一下今年考研如果准备,本文思路是先就今年的大纲变动做了分析,接着对20考研的现状做讲解,总结了考研的几大偏见,并依据自身的考研经验作了全程规划,最后给大家一个合理的建议和方法,希望能帮到大家,转载请注明出处,纯干货,无套路~
考研相关问题和所有需要的资源都可以问,获取更多帮助可以私信我,深度互助学习讨论,你值得拥有^o^
~~~~~~~蠕动分割~~~~~~~~
把我的计划和当初的目标贴出来供大家参考,具体成绩 ……忘了,虽然没有达到,但是也上岸了吧^_^
借着昨天20考研大纲发布,前来分析一波~
一句话概括大纲就是:数学更难,政治微调,英语作文新趋势!
1.数学
数理天地皆苍茫,
学富五车亦慌张,
大道小径皆思路,
纲举目张莫彷徨,
不惧形式多幻化,
变不离宗通四方。
(藏头诗之:数学大纲不变)
数学大小年很明显:「奇数年比较高,偶数年比较低」。15年、17年、19年相对简单,16年、18年、20年则会相对难。小伙伴们「20考研数学是一场硬仗!」
2.英语
新增了30多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、地区的名称……不过还是要注意哦,如果今年的翻译里面出来了这些地名,是一定要会翻译,否则要扣分!除此之外,今年的考研英语作文可以多关注下「国际文化交流」、「文化之间的理解、沟通」之类的话题哦。
总之英语的复习要始终围绕真题,哪怕是后期名师冲刺试卷出来了,也不需要太当回事,记住手里的英语真题才是爷!
3.政治微调
1、马原在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特征里新增了「开放性」
2、毛中特、思修、时政等都是与时俱进的常规更新——截止到今年6月的新的重大讲话,如:五四讲话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三个深刻改变。
所以总结下来政治也只是新增了一丢丢知识点,后续大家再学也不迟。

- 吉虎佛儿
- 2021/6/24 1:54:20
2020考研分析
1.近几年来考研人数不断攀升,竞争愈发激烈。
教育部官网公布,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290万人,成为近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。比2018年增加52万人,增幅约21.8%,报考规模再创新高。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,2005年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00万,2017年首次突破200万。
调查显示:就业依旧是考研的首要动机。2018年,年末裁员潮来袭,2019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,越来越多的应届本科生,以及职场人士都在纠结是否选择考研。
所以,不难看出2020考研人数依旧会有大幅度增长。

- wj_1858
- 2021/6/24 4:46:15
2.复习花费时间比你认为的长
你知道自己读一页书需要多久时间吗?可以测试一下,较易的科目、较难的科目,计时读十页甚至一章,再计算一下平均读一页书需要多久。
根据以往的经验,每天坚持学习,专业课各个科目,数学,英语等科目复习下来,一轮平均需要花费2-3个月。
3.早复习可以较早经历考研后期阶段
考研一般分为3个阶段或4个阶段,即备考阶段、基础阶段、强化阶段、冲刺阶段。在每个阶段,大家的学习状态不同,掌握程度不同,心态也不同。
随着对知识的熟悉,对考点的熟悉,大家或许会发现早期的时间分配是错误的,但是这又是一个必经之路。复习开始较早,就能早一步经历这些考研阶段,会能比别人更早醒悟,达到高屋建瓴的境界,赢得后来的学习时间。
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,现在的复习更加准确,更能快速提高成绩。
因此考研人数再怎么如何突破新高,哪怕20考研破300万,最后真正参与竞争的人真的不多。只要你是那个有决心有毅力有体力,信息充分了解,学习方法找对,效率不错,目标和手段能力匹配,心态顶住不崩……用高考努力程度的一半,你就能成功。

- ladykaka
- 2021/6/24 4:59:23
【考研的唯一建议】马不停蹄,滚去学习!!
如果从现在开始规划考研复习,每天8小时,有效率的复习,正常的学校和专业都能考上。
哪些是不正常的呢?没有名单,但可以大致确定:一是清北的许多专业,二是二梯队院校的王牌专业,三是保送比例特别高,基本只招2-3个统考生的专业。
网上不乏“每天14小时,3个月考上topx学校研究生”之类的言论,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根本做不到,能保持每天8小时,连续半年,基本已经足够。